為何中國很難發(fā)生經濟危機和衰退
2015年宏觀經濟數據公布之后,很多人對中國經濟下行趨勢表示擔憂,有人甚至把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與98年亞洲金融危機作對比。認為中國即將爆發(fā)金融危機。還有的人擔憂經濟下行和經濟結構改革會導致嚴重是失業(yè)問題。那么,究竟會不會發(fā)生失業(yè)和經濟衰退呢?
經濟減速與人口老齡化與遷徙放緩有關
如果單純從數據看,可能比GDP增速下行更難看的數據還有不少,如粗鋼產量負增長,鐵路貨運量、外貿增速負增長,就連全年發(fā)電量都減少了。為何這些數據會如此之差但經濟增速卻下降不多呢?答案就是經濟早已在轉型路上了。比如,服務業(yè)對GDP的貢獻早就超過制造業(yè)。
經濟轉型的動力不僅來自自上而下的改革要求,還來自于基礎層面的結構變化。如人口結構和人口流動性的變化。過去30多年來,中國經濟的高增長,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口紅利,但從2012年開始,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至2015年共減少了1300萬勞動年齡人口。
不僅如此,農業(yè)轉移人口也開始減少,從2010年當年新增1200多萬農民工,到如今零增長(從2014年三季 度末至2015年同期),僅僅過了5年時間。人口老齡化會從生產和消費兩端減慢經濟增速。如勞動力減少導致用工成本上升,最終拖累投資和出口;中青年勞動 力同時又是大類商品消費主力,其數量的減少會影響到轎車和住房消費。
但在另一方面,在傳統消費比重下降的同時,新型消費,如交通通信、 文化娛樂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保健等比重快速上升,也拉動了這些領域的投資和生產。這說明,中國經濟的轉型還是比較順利的。
經濟衰退和大失業(yè)都不可能
自2008年經濟出現回落以來,經濟下行已經持續(xù)8年,但為何沒有出現失業(yè)問題呢?原因是新興產業(yè)大多屬于輕資產行業(yè),而出現產能過剩的傳統產業(yè)大 多屬于重資產行業(yè),即資本密集型行業(yè)(如鋼鐵、有色金屬等),前者投資規(guī)模小,員工需求大,后者則相反。所以,盡管這些年投資增速一直在回落,但就業(yè)市場總體還是需略大于供。當然,這與勞動年齡人口的連年減少也有關。
2008年發(fā)生次貸危機時,中國的出口企業(yè)也深受其害,大量農民工失業(yè)。因此,當初提出“保八”的目標,其實就是為了保就業(yè)。當初GDP增速提升一個百分點,大概只能解決80萬左右的人就業(yè)。如今,一個百分點可以解決160萬以上人的就業(yè),這就是經濟轉型的結果。
有人會拿中國的官方公布的登記失業(yè)率說事,所這個數據不靠譜,低估了中國的實際失業(yè)率。但我們至少可以通過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系和勞動力價格的不斷上升來證明中國失業(yè)率是很低的。更何況目前勞動人口數量已經連續(xù)四年減少,累計約1300多萬人。且勞動年齡人口的就業(yè)意愿率也在下降。
2016年應該是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年,產能過剩、僵尸企業(yè)等問題不解決,穩(wěn)增長的成本會越來越大。不少人擔心改革動作過大會導致經濟大滑坡,或者導致大量失業(yè)問題。
對于第一個擔憂,我覺得要認識到中國有兩大優(yōu)勢,一是潛在增長率優(yōu)勢,即中國經濟發(fā)展水平還不高,需要和可以投資的地方還很多。
研究一下過去25年全球經濟的發(fā)展史,你會發(fā)現,中國、印度、越南和巴基斯坦等發(fā)展中國家都沒有發(fā)生過一次經濟衰退,是否是因為潛在增長率因素尚不清楚。或許國內市場比較大,有騰挪空間。或許是市場開放度不夠。
二是政府調配資源的優(yōu)勢,即中國政府擁有的資產規(guī)模是****的,可以通過優(yōu)化資產和增加負債來避免經濟失速。我覺得不能單純比較政府債務占GDP比重,還應該計算債務占政府的資產規(guī)模比重。
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為何中國政府的信用那么高,各大商業(yè)銀行都爭先給國企貸款呢?為何美國的商業(yè)銀行都比較保守,寧可破產也不愿給企業(yè)貸款呢?其實比較一下各個政府所擁有的資產規(guī)模,就不言自明了。中國政府僅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yè)(不含金融機構)的總資產就有120多萬億,如果再加上土地、森林、礦產和水資源等,那就更大了。
在過去25年中,美國有過兩次經濟整體性衰退,日本也有兩次,歐洲一些國家就更多了。原因就是市場化程度過高,企業(yè)不聽話,政府控制不了局面。
對中國而言,今年的結構性改革不僅要去產能、去杠桿(屬于減法和除法),還有去庫存、補短板、降成本(增加消費,屬于加法和乘法)。
有理由相信,2016年政府部門將增加財政支出規(guī)模來啟動這些改革,這對于穩(wěn)定投資和消費具有積極作用。
對于第二個擔憂,其實大可不必,與上世紀90年代末相比,市場化程度大大提高,城鎮(zhèn)國企就業(yè)人口只占15%左右,不會出現過去那種大批工人下崗所帶來的社會問題。
越擔憂金融風險,風險爆發(fā)的概率就越低
盡管中國目前仍存在一些領域的高杠桿和泡沫化問題,但政府層面早在兩年前就著手來解決這類問題,如加強管理地方債,清理股市場外融資等。去年,剛性兌付現象也基本被打破,最近股市的下跌,也可看成是自去年中期開始,泡沫消退過程的延續(xù)。
此外,加強對金融監(jiān)管模式的調整,整治各類以理財名義進行的非法集資行為等,都有利于化解金融風險。
歷史及各國經驗表明,越是擔憂金融風險的發(fā)生,爆發(fā)金融風險的概率就越低。2016年,盡管中國還面臨人民幣貶值壓力、高房價與房地產庫存過高并存的壓力,但當下的中國與當初房地產泡沫破滅時的日本,或次貸危機發(fā)生時的美國比,還是顯得更從容。如人民幣和資本市場的國際化程度都不高,外匯儲備充裕,居民債務率較低,據估算,居民在房地產方面的按揭貸款余額,僅占住宅市值的11%左右。
中國目前唯一不可控的就是民營企業(yè)債務問題,因為債務鏈很復雜。此外,還包括一些搞龐氏騙局的理財機構。國企債務雖然居高不下,地方政府債務也不輕,但背后所擁有的資產還是足夠大的,背后中央政府也是足夠強大的,其調配資源的能力,是其他國家政府望洋興嘆的。
當然,2016年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壓力還比較大,改革的任務還很艱巨。但在“舊中國”逐步走向衰落的同時,“新中國”也同時崛起,企業(yè)之間會有冰火兩重天,投資者與投資者之間也存在收益的正負差,結構性機會與結構性風險并存。因此,經濟大幅下行可能性不大。
不過,為了維持經濟增長所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如美國盡管出現多次經濟危機,但危機之后,仍然能夠輕裝上陣。中國經濟穩(wěn)增長必須依靠高投資率和較高的投資增速來維持。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危機也未必是壞事,不發(fā)生危機也未必是好事。
- 上一篇:降幅擴大!中國12月工業(yè)企業(yè)利潤降4.7% 2016/1/27
- 下一篇:6月2日廢不銹鋼行情早間導讀 2012/5/23